标题:关于月相的一点知识 出处:天似穹庐 时间:Mon, 06 Feb 2006 23:50:27 +0000 作者:tomato 地址:http://skyo.lamost.org/read.php?52 内容: (本文移自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47837f580100020w)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,自古以来,人们就以高度的热情注意它,以美妙的遐想神化它,更以严谨的态度观测它。 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有句千古名言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。这后半句从科学的角度上讲,说的是月相的变化。什么是月相呢?我们知道,月亮本身并非发光体,它的光亮是反射太阳光而来,于是,通过日月地三者之间有规律的位置变化,月亮就周期性地呈现出各种的形状,这就是月相了。例如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弯弯的月儿像小船,有时又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如玉盘。 我们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,其中“月”的制定便与月相的变化紧密相关。每个月初一的时候,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,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好背对着地球,黑暗的一面朝向着地球,故而我们看不到月亮,这就叫做“新月”,也叫“朔”。朔以后,月亮绕地公转向东运行,我们便能渐渐看到它被照亮的部分了,这时月亮看上去像一把镰刀,我们叫它“蛾眉月”。到了农历初七或者初八的时候,我们正好能看到半个月亮,它的凸面对着位于月亮西面的太阳。此时从地球上看,日月的张角恰为90°,叫做“上弦月”。上弦月比太阳晚六个小时升起和落下。上弦之后,月亮继续东行,逐渐变“胖”,农历十五或十六时,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正对着地球,它就以一个完整的圆呈现在人们面前,这就是“满月”。满月时月地日的张角为180°,太阳和月亮恰好相隔12个小时升落。满月后,月亮开始变“瘦”了,农历二十二或者二十三时我们能看到凸面朝东的半个月亮,日月张角又回到90°,这就是“下弦月”,月亮比太阳早6个小时升落。随后月亮经历了凸面向东的“蛾眉月”,便再回到新月的状态,新一轮循环就又开始了。 Generated by Bo-blog 2.1.1 Release